摘要:宇宙成因核素测年理论模型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大量假设基础之上。理论模型的理想化建立使得其测年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在不改变其他假设前提的情况下,分析不同侵蚀作用对宇宙成因核素测年理论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稳定侵蚀状态下:①假定侵蚀速率ε 为零,可测得的暴露时间为最小暴露时间,在没有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其结果最接近真实暴露时间。②假定侵蚀速率为常数或呈函数变化且未使浓度达到平衡状态时,可测得的暴露时间为稳定暴露时间,即为侵蚀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要的最小暴露时间。③“平衡状态”是侵蚀稳定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暴露时间足够长,即t >>1/λ + με时,核素的生成量与侵蚀和衰变而失去的量相当,此时的核素浓度与生成量之比就代表了达到这个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最小暴露时间。(2)不稳定侵蚀:用单个宇宙成因核素(如10Be,26Al 等)测定地表岩石暴露时间时,无法同时计算出暴露时间和侵蚀速率。因此,在应用时常使用模型和条件限制,但其可信度有待考证。双核素计算岩石表面暴露时间和侵蚀速率,通过求解双核素二次方程来获得。然而,计算模型的自身缺陷加之两核素半衰期的不确定性以及测试精度的限制等条件,使其在实际运用中不能精确测年。
关键词: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核素浓度;稳定侵蚀;不稳定侵蚀;暴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