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ICP-MS、加速器质谱仪(AMS),首次对中国东北地区101 个表土样品中127I、129I 浓度水平进行了分析。该地区表土样品中127I 浓度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这与该区域表层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降水量分布等因素有关。该研究地区表层土壤中129I / 127I 原子比值分布为2.61×10−10 — 6.49×10−8,较估计的土壤中核前水平高出2 — 3 个数量级,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均受全球沉降的影响。研究区域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东部,大兴安岭、阴山山脉以西地区(位于42.40° — 46.84°N,112.22° — 122.42°E,包含30个点),129I / 127I 原子比值明显高于其它研究区域,几何平均值为2.17×10−8。表明除了全球沉降因素外,还有其它放射性来源对该地区129I 有所贡献。除了受全球沉降的影响,在东亚沙尘天气时期,大量携带的放射性物质的沙尘传输并在此沉积,是导致高值区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主要受气象条件、该地区的地理分布、气候特征、地表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将首次利用129I 研究沙尘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分布特征,并判断与沙尘的传输关系,将此作为评估沙尘危害的一种重要核素。
关键词:表土;129I;中国东北;沙尘